
2025年1月至9月,政府记录的下游投资实现额达到431.4万亿印尼盾,较上一年同期增长58.1%。这一增长是随着政府政策收紧而发生的,政府不再允许原材料出口,而是要求在国内进行加工。
投资与下游产业部副部长托多多亚·帕萨里布强调,下游产业如今已成为印度尼西亚经济转型的主要基础。他在2025年11月24日周一的新闻稿中表示:“我们已进入不再允许以原材料形式出口自然资源的政策阶段。至少第一阶段的加工必须在国内进行。”
他解释说,下游产业已成为由投资与下游产业部精心规划的国家政策框架。政府制定了路线图,涵盖八大类中的28种优先商品,旨在吸引以出口为导向的投资,并为国家经济创造更大的附加值。
据托多多亚称,投资实现额达到431.4万亿印尼盾,主要是受矿产部门推动,其次是种植园和林业、油气以及渔业。他表示,这一成就标志着印度尼西亚投资构成的结构性变化。“去年总额仅约42.9万亿印尼盾。今年的增长证明,下游产业对国内投资增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托多多亚在发言中强调,印度尼西亚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许多国家所没有的巨大资本。凭借超过2.8亿的人口以及处于全球贸易通道脊梁的地缘政治位置,印度尼西亚具有加速工业化的战略机遇。“印度尼西亚非同寻常。这里拥有所需的一切。我们处于东西和南北地缘政治的脊梁位置,以印尼群岛海域通道(ALKI II)作为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他说,镍行业是下游结构几乎完整的产业链之一,从冶炼厂到电池产业。政府目前正在规划铝土矿、铜和锡的下游产业,以使国内供应链更强大,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不过,托多多亚也提醒,不受控制的冶炼厂建设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并可能长期削弱产品竞争力。
在能源领域,政府正在加速煤炭气化项目。托多多亚表示,由PT Bukit Asam Tbk(PTBA)与PDN和Pusri共同开展的煤炭制合成气项目,将用于生产氨和甲醇,同时减少一直居高不下的进口。“我们的甲醇进口仍达220万至300万吨,而我们拥有天然气和煤炭。由于B40计划需要甲醇与棕榈油的混合,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追赶像中国这样40%的煤炭用于生产下游产品的国家。”
下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也体现在MIND ID打造的生态系统中。在铝行业,第一阶段的冶炼级氧化铝精炼厂(SGAR)项目已正式运营。未来,位于西加里曼丹省Mempawah的这一设施将随着SGAR第二阶段和新建铝冶炼厂的落成而更加强大。此举有望满足国内氧化铝需求,减少进口依赖。
在锡行业,PT Timah Tbk.正在完善从焊料到锡化学品等下游产品,以进入全球电子、汽车和化工市场。与此同时,PT Vale Indonesia Tbk.通过开发印尼增长项目(IGP)的Pomalaa、Morowali和Sorowako三个战略项目,不断扩大投资,加强镍锍及低碳标准下游产品的生产,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些项目是加强镍生产能力的关键,也为印度尼西亚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PT Freeport Indonesia正在筹备加强格雷西克冶炼厂和贵金属精炼厂(PMR)的铜下游产业,这对全球电力、新能源和科技产业至关重要。
托多多亚表示,MIND ID的下游项目是政府...矿产供应链的核心,从上游到下游。政府预计,到2040年下游产业将产生经济影响,投资额达6180亿美元,附加值达2359亿美元,累计出口潜力达8570亿美元,并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下游产业战略旨在使印度尼西亚不再处于原材料出口国的地位,而是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参与者。”




Will the government’s measures to develop downstream industries really achieve the expected economic impact by 2040? Although the investmen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year, there are risks like overcapacity in smelter construction. Also, with other countries’ competition, can Indonesia tru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