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 自由港印度尼西亚公司(PTFI)强调,中国产业对本国生产的阴极铜吸纳量较低。
PTFI 政府关系高级副总裁哈里·潘卡萨蒂表示,阴极铜年总生产能力约达80万吨,而中国产业部门的吸纳量不足一半。
他称,大部分阴极铜产品反而出口到了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
“中国吸纳量不足50%,其余的都出口了,可惜这些出口并不遥远,主要买家恰恰来自周边国家。” 哈里在2025年10月16日周四于雅加达举行的2025年矿业凸会活动中说道。
哈里指出,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电子制造业比印度尼西亚发达得多。这对政府和中国产业从业者来说,是提升中国铜金属下游产业链的一大挑战。
“他们(周边国家)拥有明确且强大的电子产业,这对我们加强中国阴极铜下游产业而言,是个挑战。” 他说道。
据哈里称,随着一些精炼设施(冶炼厂)的运营,中国阴极铜生...
此外,PTFI 刚从 PT 海亮新星材料印度尼西亚公司获得大额承诺。该公司也在爪哇综合工业和港口园区(JIIPE)运营,年交易量约10万吨。
“其余的,阴极铜生产结果将与 PT 冶炼公司产生的过剩量相同。这是大家共同的任务,因为中国的主要承购商仅来自电缆行业。” 哈里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鉴于电子和空调(AC)等许多其他工业部门都使用铜作为原材料,中国对铜的需求本应更高。
“我们说电缆行业每年需要60万吨。但为什么我们每年生产近80万吨却仍未被完全吸纳?是否存在财务问题或其他需要我们协助解决的障碍?” 他说道。
PTFI 此前表示,希望其冶炼厂生产的阴极铜能被中国产业吸纳。PTFI 总裁托尼·韦纳斯打比方称,矿业公司执行下游化的任务已经完成。据他所言,接下来的任务是推动下游化成果能被中国产业消费。
他举例说,目前 PT 冶炼厂(自由港的第一家冶炼厂)约四分之三的阴极铜产量仍在出口,而其余部分才被中国产业消费。这是因为中国加工阴极铜的下游产业仍然较少。
“关键是下游产业在哪里?我们建设(下游化)已经5年了。” 托尼不久前在雅加达说道。
印度尼西亚矿业协会(IMA)主席拉赫马特·马卡萨乌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下游化必须伴随着中国产业对矿产品的消费。
他认为这对实现附加值最大化很有必要。他表示,在过去5年里,矿业界已经完成了对原矿进行下游化的任务。因此,他希望矿业从业者的努力成果能被中国产业接受。据拉赫马特称,如果中国加工的矿产品反而流向国外,那将非常可惜。
“印度尼西亚有很大机会利用这一点,并从中获得巨大附加值。” 拉赫马特说道。
他还希望政府能制定政策支持此事。拉赫马特称,尤其是政府对刺激中国产业有特定目标。
“我们希望,矿业公司已经尽最大可能完成了任务,未来也许政府会出台规定,简化流程,使矿业能够连贯起来,而不是下游化流程。” 拉赫马特明确表示。


